近日,来安县新安镇红桥社区东骏华府小区里,便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。来安县“暖心驿站”文明实践项目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,手拿剪刀、针线、电流笔等各式工具,为社区60岁以上居民,提供理发、织补、修鞋、磨刀、配钥匙、修理小家电等各种免费服务。
很快,服务台前便围满了等待服务的老人,他们有的拿着破了的衣服、鞋子,有的拿着坏掉的小家电,还有的在理发凳前排队等待义剪服务。
现场最忙的,当属理发师湛继玲,她左手持梳,右手执剪,伴随着剪刀清脆的响声,一双巧手在老人们花白的头发间飞舞,为他们换上满意的发型。
湛继玲是一家理发店老板,凭借着好手艺,拥有了一批稳定顾客。周末,本应是店里生意最好的时候,但当她得知来安县“暖心驿站”文明实践项目,每周六上午都需要一个会理发的志愿者免费为老人们剪头发时,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,“我觉得用自己的手艺参加志愿服务,为老人们服务更有意义。”湛继玲介绍,得知她每周六上午关店的原因,老顾客们都表示理解和支持,愿意调整时间,等她忙完了,再去店里剪头发。
“这个电扇看起来还挺新的,就是不转了,这种小东西,也找不到地方修,我是过惯苦日子的,舍不得糟蹋东西,今天修好了,还能接着用,这个活动太好了。”从志愿者周正贵手中接过修好的电扇,武大爷笑眯眯地说。
周正贵是一名退役军人,因为兴趣,年轻时自学了修理小家电的技术,在部队时,就经常帮战友修一修不响的收音机、不转的剃须刀。退役后,乐于助人的他也常常帮邻居们修理小家电。后来,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更多的人在小家电坏掉以后选择换新,找他帮忙的人也越来越少,但修理小家电的工具他却一直没舍得扔,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,擦一擦,再整整齐齐地放回去。当得知“暖心驿站”文明实践项目有修理小家电服务时,他第一时间报了名。“荒了好多年的老手艺又有了用武之地,感觉自己又年轻了。”周正贵说,在不同的小区,一边修理小家电,一边跟同龄人聊聊天,回忆回忆过去,每周六上午的这半天,都是他最开心的时候。
今年以来,针对以往的志愿服务单打独斗、统筹不强、影响力较弱、持续性较弱等问题,来安县委宣传部(县文明办)打造“暖心驿站”文明实践项目,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,以文明实践“搭台”、志愿服务“摆摊”的方式,把内容丰富的个性化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。
“通过项目搭台,破解常规志愿服务找不到群众、群众找不到爱心组织、爱心组织找不到平台等问题。”来安县委宣传部相关领导介绍,该县依托“暖心驿站”文明实践项目搭建供需平台,链接社会组织、爱心商家、社区、爱心人士等,建立志愿服务队,推出理发、家电维修、磨刀剪、衣物缝补、修补鞋子等项目,向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服务。据统计,5月24日以来,“暖心驿站”文明实践项目已开展8次,服务群众300余人。(苗竹欣)
编辑:丁茜
审核:戴绍娟
审签:庄清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