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文明动态 > 创建动态
三城镇:”三变”提”颜值” 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
发布时间:2020-05-09 00:00:00

    

1588987128946043167.jpg

走进三城镇,常常可以看见群众积极参与修整花池、栽种树木、整治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你追我赶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。近年来,三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站稳扎稳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为建设“湿地水乡 幸福三城”夯基固本。打扫干净屋子再“请客”,三城镇“三变”为人居环境整治按下“美颜”键!

一是齐抓点线面,让农村居住环境变“美”。村容村貌从“农村”到“景区”,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。去年以来,三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多部门坚持以打造示范典型为切入点,采取“抓点、带线、扩面”的工作思路,推深做实改善人居环境工作。紧抓样板“点”。按照 “统一领导、统一规划、统一拆乱、统一建设、统一管理”的“五统一”总要求,对天涧村金庄示范点和周郢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,坚持样板先行、示范引领。带好重要“线”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对该镇重点道路沿线,按照清理村内塘沟,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,清理乱搭乱建、乱堆乱放,清理废旧广告牌,清理无功能建筑的“五清”要求,规范散养家禽、清理村内主要街路植树台、广场、路边荒地等违章占地行为,全面提升沿线整体环境;扩展清洁“面”。将“五清”的标准延伸至全镇所有村组,全面提升村容村貌,点、线、面融合一体,全面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。截至目前,三城镇塘坝清淤15面、拆除来河沿线危房1200余平方、清除砂石砖瓦堆210处、畜禽类粪便堆36处、柴草堆786处、各类小广告1000余张,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。

二是做活产业链,让农业生产基础变“强”。农村资源从“单一”到“立体”,长效增收产业取得突破。针对当地优越的气候、环境、土壤、水资源等条件,三城镇坚持促进农业转型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。据悉,三城镇共有58家“稻虾共养”专业合作社、共养面积达到7910多亩。这种立体养殖模式不仅能有效解决粮食生产与水产养殖争地、争水的矛盾,更能实现养虾、种粮两不误,达到一水两用、一田双收、粮渔双赢,同时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尾水污染。

   三是打好文化牌,让农民精神生活变“富”。群众工作从“说教”到“引导”,文化文明自觉得到激发。三城镇立足文化惠民,注重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,把农村文化活动室、图书阅览室建设当做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大事来抓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大力打造各村文化阵地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“文化大餐”;立足文化乐民,整合安排“三下乡”等文明实践活动,使群众性文化活动实现活动主体由少数人员向广大群众转变。先后举办“送戏下乡”、文化进万家等文体活动56场次,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;制定村规民约,依托乡村宣传栏打造好人榜、美丽庭院、星级文明户。以村为单元开展清洁村庄“比武”活动,营造“比学赶超”的氛围,引导群众开展一次庭院绿化,实现“庭院美”。通过文化宣传,为该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,传递了正能量,培养出了与时俱进、文明自觉的新农民,文化文明自觉得到激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