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1日早晨,水口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报告厅内锣鼓声声,音色铿锵、节奏激昂,一下子攫住了全场孩子的心。两面直径半米的大鼓成为焦点,孩子们目不转睛,小手不由自主地随节奏拍打,完全沉浸在变化丰富、气势恢宏的鼓点之中。
这堂别开生面的非遗课程,就在这片热烈的鼓声中正式开启。水口镇文化志愿者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市级非遗项目“十番锣鼓”的起源、发展与保护现状,生动演示其打法与鼓点特色。课程以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的传承与保护为切入点,引导学生思考“学习”“传承”与“保护”的意义,并在后续互动中共同探寻答案。
进入第二环节,孩子们跃跃欲试,纷纷高举双手,眼中写满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与喜爱。在志愿者的有序组织下,他们轮流上台,接受非遗传承人的一对一指导,认真学习十番锣鼓的演奏技巧。没过多久,已有模有样地敲打出整齐的节奏。五年级二班的李杨同学最快掌握了花鼓锣打法,虽然性格腼腆,但在与传承人张翘的配合中却显得沉着自信、神采飞扬。“这孩子很有天分!希望他今后多接触十番锣鼓,成为一个小小传承人!”张翘欣喜而骄傲地说道。“我会的!”李杨郑重地点头,眼神坚定。
了解、尝试、学习、坚持、传承……这场互动体验课结束后,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与老师分享他们心中的“关键词”,畅谈
对非遗文化的全新认识。葛九宏老师感慨地表示:“非常欣慰孩子们真正接纳、认可并喜爱上我们水口的非遗文化。这场‘非遗进校园’活动,有效拉近了孩子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,让传承与保护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,激荡起深厚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。”
活动一结束,十番锣鼓队便将立即奔赴水东村文化广场,为当地村民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锣鼓表演。“未来,水口镇将持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,通过互动体验、文化展演等形式,推动非遗文化进农村、进集镇、进校园,增强文化自信实现铸魂凝心。”镇文化站负责人黄义蓉表示。(李悦)
编辑:丁茜
审核:戴绍娟
审签:庄清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