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来安县水口镇持续深化农村思政工作效能,围绕“亲民”“下沉”“拓维”“赋能”精准发力,积极探索农村思政创新路径,不断做实做优“皖美思政课”水口品牌,着力培育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乡村建设者。
推动语言“本土化”,让理论宣讲“接地气、冒热气”。坚决转变照本宣科的传统宣讲模式,高度关注未成年人、老年人、妇女、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,鼓励宣讲员运用方言土语、童趣故事、鲜活比喻和身边案例阐释政策、传递理论。扎实推进“庭好青春”模拟法庭、“妇女微家”“银龄红心”等特色品牌项目,形成一批辨识度高、感染力强的宣讲载体。依托村村通广播、互联网平台、文化广场等线下线上宣传阵地,广泛开展方言宣讲。“95后村干部王不火”通过抖音短视频用方言生动解读政策,语言亲切、形式新颖,迅速赢得群众喜爱和广泛好评,有效扩大了政策传播的覆盖面和接受度。
探索形式“场景化”,让思政课堂“沾泥土、带露珠”。持续整合盘活镇村闲置资源,高标准建设“荷美书院”“侨胞之家”等一批主题鲜明、功能复合的思政教育实体阵地,系统拓展场景化教学模式。深入挖掘本地红色遗址、村史馆、特色产业基地等作为实景课堂,在英雄碑前讲述奋斗精神,在村史馆里回顾发展历程,在产业园中分享创业故事,真正实现“让历史发声,让实物说话”,极大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代入感、体验感和感染力。与南京林业大学、滁州学院等高校深化合作,依托“锦源家庭农场”“辉隆农业有限公司”等农业企业,共建融“就业指导、创业孵化、大学生实践教育”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。截至目前,已开展技能培训与政策宣讲40余场,覆盖群众超1200人次,有效促进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。
依托载体“数字化”,让学习引导“全天候、全覆盖”。统筹建设和高效运营属地微信群、党建服务平台、“群众点单”网上系统及短视频账号等新媒体矩阵,定期推送政策图解、惠农资讯、模范事迹短片等优质内容,将传统“大课堂”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、可随时随地学习的“微课程”。着力打造“荷美水口”视频账号,鼓励群众参与短视频创作,持续推出政策解读、特色推广、互动话题等多类信息。创新搭建“云端议事厅”,就村规民约制定等事项广泛征集民意;邀请农技专家走进直播间,进行政策宣讲与实用技术指导;组织开展“最美庭院”线上评选、惠民项目公众票选等活动,实现了民情实时汇聚、民意高效回应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激发主体“内生性”,让身边榜样“唱主角、传乡音”。重点从村干部、退伍军人、退休教师、返乡创业青年、道德模范等群体中,选拔出善于表达、群众信赖、熟悉乡情的70余名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,充实镇“思政宣讲员”队伍。积极邀请本村走出去的企业家、专家学者、成功人士等乡贤重返家乡,借助其开阔的视野、丰富的经验与深厚的乡土情怀,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、链接资源。截至目前,已全面摸排并联系镇域内高知识分子97人,组织“乡贤座谈会”“归雁课堂”28场,汇集形成高质量的发展建议与“金点子”43条,有效激发了本土人才参与乡村治理、服务家乡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持久活力。
编辑:丁茜
审核:戴绍娟
审签:庄清峰